第一,有助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精化。零碳细化,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园区标准体系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今后将加快国家级标准等制度体系落地。目前全国有4个零碳园区已经出台了地方标准,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福建省两个省级地方标准、雄安新区行业或企盐城市1个市级地方标准。此外还有一些1个国家级新区级地方标准和江苏业相关标准已经付诸实施。2025年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预计零碳园区标准体系将更加规范和健全。
第二,有助于深化落实”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低碳化向碳中和化升级转型。在实现碳达峰之前,适时布局零碳发展,谋划实现碳中和发展路径,正是落实“双碳”目标战略的应有之义。规范的零碳园区建设,是在设计、规划等各阶段各环节都融入碳中和理念,综合运用节能、减排、固碳等碳中和措施,实现园区范围内产业、能源等全领域全周期全链条的零碳发展,达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吸收自我平衡的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碳中和发展模式。
第三,有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零碳园区是技术、理念、制度创新的复合体,是绿色发展高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建设零碳园区是高质量发展的最新实践探索。
第四,有助于提升园区企业形象,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通过将“碳中和“融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更好地体现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和价值,企业能够引领行业向低碳转型迈进,并树立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零碳园区体现入园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零碳发展理念,增强企业服务和产品的含绿量,有助于提升园区和企业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有助于企业克服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