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技术各有特点,衍生背景各异,并在不同场景下展现出各自的优势。对于投资企业来说,了解各种技术路线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对风电项目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01 三种技术路线的特点与衍生背景
双馈机组是风电领域应用最早、最成熟的技术路线之一。其采用转子交流励磁双馈发电机,结构与绕线式异步电机类似,配有增速齿轮箱。双馈技术的优势在于技术成熟可靠、成本低、重量轻、易于维护,在小容量情况下可采用全风冷设计。 但其发电机通常适用于小规模电机,且齿轮箱转速较高,损坏率较大。
直驱机组则彻底改变了传动结构,取消了增速齿轮箱,使风轮轴直接和发电机轴相连。 发电机多采用永磁式结构的同步发电机,无需外部提供励磁电源。直驱式机组的年发电量高,没有了齿轮箱,减少了齿轮箱的机械故障,但体积通常较大,吊装难度高,对轴承等转动部件要求极高。 其永磁材料容易发生失磁,且全功率变频器价格昂贵。
半直驱技术是介于双馈和直驱之间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中速齿轮箱+永磁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的结构。 这种设计将一级或二级传动齿轮箱与中速永磁发电机进行混合,集成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半直驱机组在满足传动和载荷设计的同时,结构更为紧凑,质量较轻,维护难度较低,成本也相对较低。
02 风机大型化趋势下的技术路线演进
风电行业通过机组“大型化”来降低度电成本已成为共识。 随着风电场的建设从陆地向海上扩展,从有补贴向平价上网过渡,对风机的功率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据数据显示,从全球市场份额看,双馈机组占比仍在80%左右,为主流机型。 从中国市场份额看,双馈机组占比也在55%左右。
以电气风电为例,其陆上风机多采用双馈路线,而海上风机中直驱技术应用比例高于陆风。 这反映了不同技术路线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性。
随着风机大型化趋势加剧,对机组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从可靠性方面来看,直驱机组的可靠性最高,因此风机大型化背景下直驱化是未来风机演变的主要方向。
03 投资企业如何选择适合的风电机型
对于投资企业来说,选择风电机型是一个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决策过程。政策环境是影响风电投资的重要因素,包括补贴政策、并网政策等,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收益和发展前景。
资源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优质的风能资源是项目盈利的基础。年平均风速较高、风功率密度较大的地区更适合建设风电场。 地形地貌也会对风能资源产生影响,开阔平坦的地形有利于风能的聚集和利用。
技术水平在风电投资中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风电设备能够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在选择设备供应商时,要考察其研发能力、生产工艺和市场口碑。
成本与收益分析是投资决策的核心。 风电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维管理等方面。 而收益则来自于电力销售和可能的补贴收入。
对比度电成本来看,度电成本最低的是半直驱机组,其次是双馈机组,度电成本最高的是永磁直驱机组。 这一数据对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市场需求和消纳能力也会影响风电项目的投资价值。 如果当地电力市场需求旺盛,且具备良好的消纳能力,风电项目的电力能够顺利销售,避免弃风现象的发生。
04 未来风机技术发展展望
中期来看,双馈机组可适应的功率较高,陆上风机不存在明确的技术迭代方向,半直驱、直驱和双馈机组三者路线有望共存。
长期来看,风机往更高功率方向演进,半直驱和直驱具有天然的可靠性优势,两者的装机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全球市场来看,海外风电仍有较大开拓空间。 据GWEC预测,2025-2030年海外陆风年均装机61.5GW,海外海风年均装机11.7GW。 这为中国风机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发展方面,风电机组正朝着更大功率、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攻关20MW级海上风机技术,这将进一步推动风电成本下降。未来,风机技术将继续围绕“降本增效”这一核心目标演进,不同技术路线可能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形成更加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风机技术路线的竞争远未结束。双馈、直驱和半直驱三种技术路线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共存,各自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发挥优势。
对于投资企业来说,没有一种技术路线能适用于所有场景。陆上风电项目中双馈机组仍具有成本优势;而海上风电和大功率机组中,半直驱和直驱技术的可靠性优势更加明显。
未来,随着风机功率进一步增大和技术持续创新,半直驱和直驱技术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但投资决策仍需综合考虑政策环境、资源条件、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收益等多个因素。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下,风电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技术路线之争最终将围绕如何更好地降低度电成本展开,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