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2  碳中和,  十四五  碳中和  光伏  碳排放  电力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建筑  零碳 

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

2022-03-16 8155 3.73M 0
 近零碳排放区是指在现有低碳试点工作基础上,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低碳产业、使用清洁能源、运用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加强生态建设等综合性措施,实现不产生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或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与碳汇趋近平衡的指定区域。为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落实积
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探索近零碳发展模式,结合国家、省相关工作部署,特编制本工作方案。

(一)近零碳排放园区。以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园区管理单位为建设主体。园区应已被纳入省级及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名录,优先考虑规划建设完善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绿色工业园区或循环化园区等,园区内产业以先进制造业、新经济产业为主,能源结构以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主。建设期内应实现园区(纳入
碳排放核算边界)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

(二)近零碳排放工业企业。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为建设主体,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近三年未发生环保、安全、质量等事故。优先考虑绿色工厂,企业能源结构以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主,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行业先进要求。建设期内应实现企业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

(三)近零碳排放社区。以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发商或物业管理公司为建设主体。优先考虑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高、公共交通便捷,居民低碳意识较强,已开展城市更新、建筑节能改造的既有社区或小区集合。建设期内应实现社区公共区域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社区公众绿色低碳意识持续提升。

(四)近零碳排放公共机构。以党政机关、中小学校等为建设主体。公共机构应已获评省级及以上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优先考虑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建设期内应实现单位建筑面积或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

(五)近零碳排放景区。以景区运营管理单位为建设主体。景区应已被评为 4A 级及以上景区,优先考虑纳入成都市“碳惠天府”机制公众低碳场景的景区。建设期内应实现单位接待游客人数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

(六)其他。根据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进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拓展近零碳排放试点范围,适时纳入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

三、建设路径建设主体应成立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领导机构,确定基准年,开展碳排放核算,设定创建目标,编制创建方案。围绕规划、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开展试点创建,通过集成应用低碳技术措施、创新管理机制持续降低碳排放,同时通过认购一定“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最终达到评价指标要求。建设期不应超过两年。建设主体应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创建工作:

(一)近零碳排放园区1.规划建设。优化园区布局,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提高土地资源产出率。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应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提高绿色建筑比重。园区交通采用低碳化设计,加大公共交通路网密度,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比例。

2.能源利用。加大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提高常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产出率。加快实施电能替代,积极参与绿色电力消费,提升运输工具等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因地制宜利用光伏、浅层地温能、生物质能、空气源等可再生能源。

3.资源环境。推进园区内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再生水回用率。强化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加强景观绿化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协调,推行立体式绿化,提高园区绿化覆盖率。

4.运营管理。坚决遏制引进“两高”项目,实行产业绿色准入管理,全面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能源、环境及碳排放统计管理制度,鼓励建设园区能源管理监测平台,鼓励采用认证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自身办公场所低碳化改造与运营,构建园区绿色低碳宣传教育阵地,建立常态化宣教机制。

(二)近零碳排放工业企业

1.能源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工业电锅炉、电窑炉、电热釜及生产用电加热工艺,积极实施锅炉窑炉“气改电”、使用电蓄冷空调等。倡导绿色电力消费,提升运输工具等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因地制宜利用光伏、浅层地温能、生物质能、空气源等可再生能源。推进企业能效对标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示范,推进化石能源低碳排放利用。

2.资源环境。瞄准源头清洁高效、过程智能控制、末端循环利用等方向,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采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降低污染物排放。推进“三废”资源化利用,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深化厂区绿化,合理提升绿化覆盖率。

3.技术工艺。严控工业过程碳排放,参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能效之星”产品目录》、《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 年版)》、《四川省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等,应用工业绿色制造、节能节材技术,推动实施工艺流程低碳化改造。

4.运营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碳排放统计管理制度,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碳足迹评价。鼓励开展供应链绿色管理,带动供应链低碳行动。强化自身办公场所低碳化改造与运营,建立常态化宣教机制,设立绿色低碳宣传展示栏,开展员工绿色低碳培训,积极参与低碳环保公益活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相关碳中和资料下载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