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方供暖需求的不断增长,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供热行业面临“成本、效率、体验”难以兼得的三角困境。 降低能耗成本往往意味着冬季室内适温体验的变差,而提升供热体验则面临着能耗增加和碳排放总量上升的问题。 与此同时,供热服务的多元化以及用户对供暖要求的提高,进一步加大了管网调控和精细化管理的难度,这也倒逼供热行业必须研发新技术并提升效率。 所以说,促进「智慧供热高质量发展」对于打破这一“三角困境”,提升用户用暖的幸福感具有意义重大。 智慧供热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智能化、系统化、低碳化、多元化、分布化和循环化这6方面的加持。
第一,智慧供热要进行系统化的统筹推进。
做到热源稳定可调,同时加强建筑保温和绿电生产,并实现分户计量和分间控制,持续提高供热效率、不影响生态环境,确保供热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第二,要以低碳化为中心。
节能和提效是实现低碳化的基础和前提。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效率,以实现温度对口和梯级利用。通过绿电驱动热泵,将自然界低品位热能吸收压缩升温后加以利用。 例如芬兰建造的工业规模"沙电池”,可以提供1兆瓦的电力和高达 100 兆瓦时的热能,以供寒冷的极地冬季使用。 ▌第三,要实现多元化融合发展。
输入端尽可能使用“绿色能源”,生产过程中利用不同能源特性,互补优缺点,在运行过程中实现多流融合,在输出端实现多品联产。
第四,要重视分布化利用。
集中式是单体系统,只有一个元件或组建。而分布式是多体系统,由多个单元或组建组成,更加稳定,且具有: ■ 更高的容错性,系统出现故障时仍能正常工作 ■ 更高的补救性,系统能够采取措施来修复或弥补故障 ■ 更高的可拓展性更方便增加容量及额外系统 ▌第五,要尽可能实现循环化发展。
比如冷源热源循环、蒸发冷凝循环、夏季冬季循环、井下井上循环,做到对资源的全面回收和再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最后,还需要持续挖掘数字化潜力,包括热力站自动化监控、热网关键节点监控、热电厂DCS系统、楼控监控系统、热计量系数以及生产调度中心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