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集光伏、储能、柔性负荷等多要素于一体的微网项目纷纷涌现,以“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为宣传亮点。在肯定这些项目创新的同时,也应理性认识到微电网的规模化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部分项目资源俱全,但彼此独立,光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储能做峰谷套利,未能实现真正的系统协调控制与能量优化。这类微网项目实践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要求的源网荷储协同智能微电网尚有差距,还需增强微网自调峰、自平衡能力,提高新能源自发自用比例,以减轻大电网负担。
此外,不同主体看微电网的视角也不尽相同,各界尚未达成统一共识。
对电网来说,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并网型微电网占用电网网架、备用容量,但目前电网还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微电网的有效调控手段,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运营和市场机制不清晰又会导致微网无序发展,管理难度大,暂无可推广的机制保障电网利益。
对于投资商和用户而言,看重微电网能否给自己带来盈利,微电网内投建的储能和分布式电源千差万别,其运行控制模式也大有不同,安全稳定运行和运维的成本开支不容小觑,投资成本相对较高。此外,电力现货市场不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和需求响应机制启动频率低,微电网灵活调节的作用难以有效变现,微网多元化收益渠道也尚未形成。
动力不足”——笔者认为这是制约微电网发展的核心卡点。当前阶段,微电网建设的紧迫性尚未被广泛认知,微电网的大规模推广与发展仍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