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园区如何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一般来说,园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具体步骤以及需要考虑的内容如下:
-
能源系统设计与规划:
-
能源源头选择: 首先确定使用哪些能源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进行选择。
-
能源生产设施建设: 建设适当规模的能源生产设施,例如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组或者热能发电设备。
-
能源转换与集成: 将不同形式的能源转换为电力和热能,并设计合适的能源转换设备,如逆变器、热交换器等。
-
-
电力和热力系统集成:
-
联合发电系统: 设计联合发电系统,即同时生产电力和热能,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
-
能源分配网络: 建设能源分配网络,将生成的电力和热能输送到园区内各个需要的地方,如建筑、设施等。
-
-
储能系统设计与实施:
-
储能技术选择: 确定合适的储能技术,如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或者水泵储能等,用于储存额外的电力以备不时之需。
-
储能系统集成: 将储能系统集成到能源系统中,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管理储能的充放电过程,优化能源利用和节约成本。
-
-
智能控制与监测系统:
-
智能化管理系统: 配备智能控制系统,监测和优化能源生产、转换、分配和储存的运行状态。
-
实时监测与调节: 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测,调节能源系统的运行,以确保稳定性和效率。
-
-
环境影响评估和可持续性考虑:
-
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行符合环境法规和标准。
-
考虑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包括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足迹等方面的影响。
-
-
经济与市场考量:
-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估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经济可行性。
-
考虑市场对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解决方案的需求和潜在支持政策。
-
02 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商业模式
1、开发层面
投资主体主要包括能源开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电力公司、双高企业、地方产投及能源建设企业。由于源网荷储涉及各利益相关方较多,合作开发趋势明显,电力能源开发企业与当地电力公司、其他品类能源开发公司、双高企业或地方产投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的项目较多。
2、交易层面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有绿电直供、绿电市场交易、增量配电、虚拟电厂等交易模式。
目前绿电直供的方式阻碍较大,多数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与电网间主要采用缴纳“过网费”的形式实现输送交易。绿电市场化交易是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重要交易补充方式,园区缺少的绿色电力还可向电力市场购买。
增量配电的交易模式则是指在增量配电网内配建新能源项目,电力项目开发企业、增量配电网持有方、电力用户三方协议交易方案实现交易。
列入国家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的项目需采用虚拟电厂的交易模式,即建成后新能源、用户及配套储能项目通过虚拟电厂一体化聚合,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是国家重点推动的交易模式方向。
3、运营层面
合同能源管理是采用最多的运营方式,但是供配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碳中和服务公司等主体也已出现,未来可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辅助服务、监管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等方面延伸。但受各地不同电网利益博弈,新模式新业态还需要体制机制突破。